都更危老趨勢 ─ 寶和打造更貼近生活的實用住居體驗
2025 / 05 / 21
台灣的老屋比例居高不下,建物老化問題日益嚴峻,都更與危老改造已然成為改善城市環境與提升居住品質的關鍵策略。根據內政部資料,台北市的平均屋齡高達37.75年,新北市的平均屋齡也超過30年。經統計,雙北市地區累計超過148萬戶的老舊危險房屋亟待進行更新與再生。
針對此趨勢,寶和建設副總經理陳威丞指出,未來20年雙北市的都更與危老改造將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主軸。面對城市再生的挑戰,雙北市的改建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;一是由是單一產權或由單一地主主導的改造案,例如老商辦或旅館的更新改建。多家建設公司積極投入舊商辦、舊飯店的轉型,例如南京東路、松江路、敦化南北路周邊,以及由財團主導的中山區「國賓皇琚」和民生東路的「西華璞園」等大型改建工程。
另一類則是多戶住宅的改建案,因為屋主眾多,整合意見較需時間,加上近年來營造成本與人力薪資的不斷攀升,居民對於所謂「一坪換一坪」的合理分配與不同案例間實際的差距,使得整個老屋重建的速度變得較為緩慢。陳威丞指出,基地臨路條件、容積率、當地房價與建築成本,均為推動改建速度的關鍵因素,受限於雙北市中心土地資源有限,改建面積多在500坪以下的「小而美」型改建案,預計將成為未來主流趨勢。
展望未來,寶和建設將以小坪數、精品住宅的理念,落實貼近生活的規劃。例如,中和「好植」案每戶設計都配備「機能玄關」,讓住戶進出時能有效隔絕室外的塵埃,同時兼顧收納與廚房功能,進一步擴大室內格局,提升居住品質。
此外,寶和建設在規劃階段就積極思考社區公共設施的實用性。陳威丞表示:「例如『板橋』案特別規劃留設店鋪,並由寶和引進知名品牌咖啡廳,不僅作為社區交誼空間,也不影響居住品質,力求打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。」
再者,公共設施方面也採取更實用的設計,如物流包裹櫃、頂樓烤肉區等公共空間,都讓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與豐富。透過這些貼近生活的設計與規劃,寶和建設期許「小而美」的改建模式,能為城市帶來更實用、更溫暖的居住體驗,也為台灣的城市再生提供全新的樣貌。